我们做青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欢迎光临青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八极青岛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13206450119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随笔 > 详细内容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内在批评者
发布时间:2025/8/16  阅读次数:7  字体大小: 【】 【】【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会形成一种“内在批评者”。这种内在批评是羞耻感、自责和情绪失调的根源。了解这种批评者声音的起源,并制定富有自我同情的策略来挑战它,对于治愈至关重要。


创伤中内在批评的根源

  内心批评通常源于童年早期的创伤性经历,当创伤持续或重复发生时,其表现更为明显。导致内心批评的创伤事件通常包括身体或性虐待、照顾者的忽视、情感上的否定、心理虐待。孩子会内化来自照顾者或重要他人的负面信息,并融入到他们的自我认知当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内化的声音在反复遭受创伤的过程中得到强化,从而变得自动化,表现为长期的羞耻感和根深蒂固的无力感、无价值感。早期创伤的影响会潜伏于心理深处,并表现为持续的内在批评。

  与外在的批评者不同,简单地逃避对内在批评者是无效的,它在你的内心深处。挑战和改变你的内在叙事对于战胜内在批评者至关重要。

羞耻感与内在批评紧密相连

  长期羞耻感驱动着内在批评者,而内在批评者又持续强化羞耻感。长期羞耻感和内在批评者可能都源于早年的创伤性经历,尤其是长期的情感忽视、虐待或反复的否定。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内化自己天生有缺陷或没有价值的信念,这成为内在批评者的核心信息。

  内在批评者传递的信息——你不够好、你是失败者或你有缺陷——是长期羞耻感的表达。这些信息不是指向某个具体行为,而是针对整个人和自我认知。

  内在批评者激活了羞耻感,而这些感觉反过来又让内在批评显得很可信。这种循环使人陷入自我厌恶、自我贬低和情感痛苦,难以获得自我同情、自我安抚或韧性。

理解长期羞耻的影响

  研究指出,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比,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有更严重的长期羞耻感。长期羞耻感与内疚感有显著区别,内疚感针对具体行为(“我做错了某件事”),而羞耻感渗透到身份认同中(“我本质上有缺陷”)。因此,羞耻感加剧了孤独、焦虑和抑郁的感觉,使得个人更难寻求支持或相信自己可以治愈。

  长期羞耻感和内在批评者共同阻碍了治疗进展,使个体感到不配得到关怀或无力改变。克服这种动力通常是治疗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键。

消除内在批评的策略

  解决内在批评者的问题需要有同情的自我觉察和针对性的治疗干预:
帮助个体识别和挑战扭曲的自我批评性思维。个体可以逐渐发展出更健康、更平衡的自我认知和体验。
帮助个体发展对自己的同理心,不带评判地面对痛苦,并认识到自己经历的普遍性,不因为自己感知到的缺陷而孤立自己。
将内在批评者外化,把其看作是自己核心身份之外的存在,给它命名,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起源,并发展有效的策略来减少其影响。

  除了治疗之外,日常策略也可以帮助应对内在批评者:
正念和着陆练习:深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等简单的技巧,有助于保持情绪平衡并减少焦虑。
积极的自我对话:经常肯定自己积极的特质和成就有助于重塑自我认知。
建立支持性联系:建立有支持性的社交网络可以减少孤立感,培养抵抗内在批评的能力。

  解决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内在批评需要临床干预和富有同情心的个人实践。理解其起源并积极挑战其声音可以逐渐平息长期羞耻感和自责。治愈需要面对过去的创伤,同时不让它动摇现在的自我价值。
上一篇:减肥和心理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
八极青岛心理咨询
八极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辽阳西路227号
预约热线:132064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