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很难对自己感到满意,或者总是怀疑自己的价值,一般来说,这个原因可以追溯到童年。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你所需要的爱、支持和安全感,就会对你的自我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什么是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指相信自己有价值、值得被爱和有归属的信念。自我价值感高的人无需不断地证明自己,无需不断付出努力或取得成就来换取他人的爱和认可。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即使有人不认可他或对他生气,他也知道自己是好的、有价值的。他们接纳自己,不期待完美,不会过度自我批评。
自我价值感不是自负,不是说你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或者比别人更好。它只是意味着你知道你自己本身就有价值。自我价值感可能表现为:
知道你需要并值得自我照顾,并会优先考虑照顾自己
对自己感到自信
不管他人是否认可你,你都活出真实的自己
当你想要什么时你可以提出要求
接纳自己,即使自己不完美也仍然有价值
能够接受他人的赞美、爱和表扬
当你犯错时能够宽容地对待自己
能够设定界限并远离对你不好的人
允许自己休息,你知道你不必不断地获取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童年创伤如何损害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始于童年。父母或照顾者对待你的方式是你自我价值感的模板。如果父母对你关心呵护、给你安慰,你就会知道自己很重要。反之,如果父母情感缺席、漠不关心、反复无常或严厉苛刻,你就会觉得别人不可信任,你的需要不重要,你不值得被关心和爱护。
年幼的孩子不理解被虐待或忽视不是他们的错。经历过创伤的儿童往往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好、难管、需求太多、愚蠢、不好看或有缺陷才导致被虐待或忽视。
童年时遭受言语虐待也会损害自我价值感。当照顾者明确告诉你你有问题时,你不可避免地会把这些信息内化,并认为这是事实而不是虐待。童年时伤害性的语言往往成为我们内在批评者的声音。
父母和家人本应无条件地关爱我们,他们应该关注你的感受,鼓励你,欣赏你本身,并对你和你关心的事情感兴趣。如果照顾者没有做到这些,你会感到困惑,你自然而然地会责怪自己。在童年时期,责怪父母是危险的,因为你依赖他们生存。所以,你更加努力地取悦他们,以赢得他们的爱和关怀。
童年时的虐待似乎证明你不值得被爱,不配得到尊严和尊重,你没有任何方面让人觉得有价值。实际上,虐待儿童是家长的过失,而不是孩子的错。
此外,如果你的父母或照顾者对自己的感觉不好,他们就无法教你对自己有良好的感觉。他们可能教会你为自己本身以及你做的事情感到羞耻,他们可能会教导完美主义并用严厉的惩罚来控制你。
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的培养需要你采取行动。你不能等到感觉自己有价值了再去练习自我关怀或设定界限。相反,你需要通过练习自我关怀和设定界限来培养自我价值感。所以,即使很难,即使你感觉不到自己有价值或感到不舒服,也要尝试采取以下措施。
练习自我接纳。你不需要完美才有价值。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犯错,但我们都有自己的价值。
认识到自我价值感不是你换来的。你不必向自己或他人证明你的价值。自我价值感不是你的成就或地位的反映。每个人都值得被爱和尊重,包括你。
优先照顾自己。自我照顾不仅仅对你的健康重要,也能让你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每次你为了自己的需要采取行动时,你都给自己传递了一个有力的信息:“我值得被照顾。我值得拥有健康和快乐。”
提出你的要求。重要的是认识到你有需求,你的需求很重要。练习觉察自己的需求,不加评判地接受它们,并请求他人的帮助。
设定界限。界限是一种限制,告诉别人你希望被如何对待——对你来说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界限保护你不被虐待,并体现了你的自我价值。从小事开始为自己发声,然后逐步设定更重要的界限。
练习友善的自我对话。留意你内在的自我对话,并有意地用你对待他人的爱心和善意来对待自己。你可能觉得你应该接受自我批评,但这可能是因为你太习惯于被别人和自己批评了。
接受赞美和表扬,但不要依赖它们来建立你的自我价值感。当别人称赞你时,要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不要因为觉得自己不配而排斥他们的赞美或表扬。另一方面,注意不要通过努力换取他人的赞美来建立你的自我价值感。
经历童年创伤后重建自我价值感并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通过了解自身困境的根源,对自己有耐心,并练习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你可以建立一个更强大、更健康的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