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在内部和外部世界之间进行调解,管理我们的驱动力和欲望、对自己设定的限制(如严厉的自我批评)和现实。
我们每个人都有先天具有以及后天习得的独特气质,并在整个人生中都会受到环境塑造。自我功能是我们用来管理现实、情绪、关系和压力的一套技能。这些功能既是基础,也是自上而下的组织原则。
下列11个自我功能,每种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管理自己和环境的工具:
现实检验:自我功能的黄金标准,区分你头脑中发生的事情和外部现实发生的事情。当现实检验出问题时,我们可能会陷入错误认知,甚至妄想,即使只是暂时的。
判断力:预测事件后果,做出更符合期望的决策。
人际关系:建立稳定、有同理心且令人满意的关系的能力。能够把他人视为完整而复杂的个体。
感官刺激调节:过滤噪音,也包括心理层面上。这个功能可以让你忽略室外的汽车喇叭声,专注于读书。如果这个功能很弱,即使是水滴声都可能变得难以忍受。
情绪/焦虑耐受力:管理强烈的感受,避免被情绪淹没。这个功能象一个情绪减震器,让你在感到愤怒或恐惧时不会失控。
冲动控制:抵制冲动并延迟满足的能力。
游戏能力:以创造性和适应性的方式运用想象力和幻想来解决问题。
自我觉察:了解自己的感受、动机和行为。这是让你看清自己的内在镜子。
自尊调节:维持稳定、现实的自我价值感,既不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能准确评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良好的自尊调节能带来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认知功能:逻辑思维、记忆、解决问题和整合经验。这类功能有很多,也和智力领域相关。
防御机制:自我为了保护我们免受焦虑和内心冲突而采取的许多策略。
关键防御机制的发展:从原始到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防御机制变得更加复杂、更具有适应性。
适应性较差的防御机制
分裂:自我通过将世界划分为好与坏来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通常将所有的好归于自己,而将坏推给他人。这相当于心理学上“非黑即白”的思维。
投射:把自己无法接受的感受或特质放到别人身上。
病理性的理想化和贬低:在把一个人看成是完美的和坏蛋之间来回转换,这种转换通常是突然发生的。
投射性认同:投射的接受者无意识地在感受和行为上表现出被投射的特质。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以避免痛苦。否认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但代价越来越大。
解离:是指与现实或自身体验的脱节。轻微的例子是上课时走神,严重的会失去记忆片段。
付诸行动:不去处理感受,而是通过行为来表达——例如用辞职、挑衅或鲁莽行为来表达愤怒。有时,付诸行动表明缺乏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
退行:在压力下,你会回到早期的状态和行为——发脾气、生闷气或渴望童年时的安慰。“为自我服务的退行”是指通过回顾和修通早期阶段取得治疗进展。
更适应一些的防御机制
情感隔离:这包括分隔并压抑情感,但能意识到想法。这样的人可能会显得缺乏活力。
理智化:专注于事实和逻辑来回避感受——例如,安排葬礼而不是哀悼。
合理化:编造听起来合乎逻辑的理由来为行为或感受辩护,回避真正的原因。
置换:将情绪从威胁性目标转移到更安全的目标,例如把对领导的怒气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
躯体化:用身体感觉表达情绪,甚至会以疾病症状的方式出现。
撤销:试图逆转过去决策的负面后果,通常带有强迫性。
反向形成:做出与实际感受相反的行为,例如对潜意识中怨恨的人表现得过分友好。
认同:在思想与行为上与某个人一致,有时甚至与攻击者一致,从而让自己感觉强大或安全。
分隔:将相互冲突的思想或情感分开存放到不同部分。
压抑:完全把痛苦的体验屏蔽到潜意识中,但后来它们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浮现。
这一类里其他的防御机制包括性欲化、过度情绪化、外化和自我反对。这些通常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也会导致个人的痛苦,短期内能起到部分稳定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问题。
最有适应性的防御机制
幽默:释放心理压力的出口。开玩笑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但时机不当或不适宜的玩笑可能会适得其反。
利他主义:带有觉察地帮助他人,因为你曾经遭受过同样的痛苦,这有深刻的适应性。但过多的给予可能会变成自我牺牲。
升华: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有益的活动。例如把嫉妒转化为努力学习工作,把愤怒转化为写作、绘画或运动。
抑制:有意识地暂时搁置痛苦的想法,以专注于当下的事情,目的是等准备好时再回来解决这个问题。
归根结底,自我功能和防御机制的复杂相互作用需要强大的、整合的大脑和心理功能。
自我功能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有意识和有效地理解自己并指导自己的心理、情感和社交。随着自我功能的提升,我们逐渐使用更具适应性的防御机制来代替那些不适应的。